合众人寿认为养老应推行个性化照护标准
期指方面,昨日期指各合约也呈震荡调整态势,对沪深300指数由近及远升水幅度有所扩大,分别为12.31点、18.91点、27.11点和30.91点,市场预期较为稳定。
做冶炼工作的人,汞一挥发之后,汞蒸气对人的中枢神经直接造成刺激,得矽肺病的人手抖,控制不住。那么这些变成碳黑色的土壤中到底有什么成份呢,记者随机采集了一些土壤作为样本,取样的土壤深度从地面到地面下30厘米之间,属于土壤的表层土,随后提供给北京一家专门做土壤标本测试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,结果令人震惊。
标签:半小时|贵州省|工作人员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。在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矿基地——贵州铜仁,污染的状况就更令人忧心。周庆军:鸭子一得病,才一年就把没死的卖了嘛,卖给街上人吃,我们经常喂牛,最多三年就死了。那么对于土壤治理和修复,到底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呢?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曾对此进行过专题调研。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:自己也吃自己种的菜吗?周庆军:要吃嘛,你不吃你怎么办?你是农村人,你不可能天天到街上去买嘛。
小河污染的源头到底在哪里?河水里的污染物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呢?这条给土地带来污染的小河究竟来自于哪里呢,记者沿着小河向上游走,看到了一大片工厂,而越往工厂方向走,刺鼻的气味就越明显,登上了村旁边的山头,俯瞰这座工厂时,可以看到工厂占地面积极广,而这条小河就是从化工厂的围墙下流出来的。记者在手机地图上搜索,并没有找到这条支流的源头。据统计,在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中期,这里年产汞量平均为800吨,每年冶炼后的废渣排放量却高达47.6万吨,这还没有包括开采废弃的矿石量。
老周告诉我们,一到夏天,河里的水位升高很容易就漫过了田埂,直接灌进了地里,而从河里飘出来的垃圾,有的是片状有的是颗粒,直接渗到了土壤里,让土让变得又脏又难闻,每年他把这些垃圾清出去都费了很大的劲儿。在《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》,也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,也专门指出了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,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。就在记者继续寻找河水源头的时候,遇到了几名正在做测试的工程技术人员。【半小时观察】说到汞污染,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956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。
前些年当地相关部门就已经检测到土壤中汞超标严重,并建议农民不要再种粮食,可以改种青菜,但是种了几年青菜之后,青菜中也检测出汞超标,陈再阳告诉记者,最近这段时间政府工作人员又已经来过两次了,鼓励农民改种核桃树。重金属检测显示,这块土壤中汞的含量达到30.7毫克每千克,而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-2008的数据,土壤中汞正常标准应为0.40mg每kg,也就是说,记者取样测试的这块土地超标将近80倍。
记者注意到,有一些村民正在河边用工厂废水洗菜,眼下这里的村民大面积种的是油菜,而油菜又是汞的高富集作物。我不在那儿上班十年了,这样才逐渐逐渐长起来,原来就是光头哦。村民老周今年快五十岁了,一直生活在青龙村,一家五口人的粮食和青菜,全靠他一个人忙碌。但万山矿区的居民就没这么幸运了。
村民们说,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,青龙村的耕地就受到旁边这条小河的影响,土壤本来是黄土,慢慢变成了现在像碳一样的黑土。老周说的脏东西就来自于距离这片田地20米左右的一条小河,这条河只有一米多宽,记者看到,现在是冬天,是相对缺水的季节,但是小河里的水量依然不小。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863计划土壤修复领域首席专家陈同斌:大范围的一些污染来说了,无论是热脱附,还是淋洗法,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物理化学方法,通常它的成本都会非常高,或者能耗非常高,那么还有二次污染的风险,所以对这么量大的污染土壤修复来说,它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。他们那天带我们来这儿看了一下,简单介绍几个点,这个污染最严重。
田洪昌告诉记者,当时的冶炼全是土法上马,通过一个冶炼炉加热,在冶炼炉后面有一个专门收集汞的设备,后面再加一个烟囱。日本调查显示,有32万个受重金属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,全部修复约需1600亿美元。
废水最终流入锦江,最后汇入洞庭湖并流入长江。这里的村民对这一点已经有了深深的体会。
60多岁的陈再阳老人一直生活在这里,老人告诉我们,这里开采的历史有上千年,但在建国以后,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,汞矿大规模开采,汞的污染立刻开始显现。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的调研还指出,汞矿区和化工厂周边,由于汞的迁移,汞对环境不仅造成污染,并且还会进入食物链,而汞一旦进入食物链,就会造成动物神经系统的损伤,给动物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。冶炼厂的尾气沿直径为1米,长400米的爬山烟道,以4600立方米每小时的流量向大气进行无序排放。同时,对现有的耕地进行保护,防止出现新的让污染,遏制污染扩大的趋势。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:为什么能种核桃不能种庄稼?陈再阳:种庄稼不行了,种庄稼这个土质已经变质了,有毒了,种菜种不了,没水抗旱,你要种其他植物也没有。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:所有水都来自工厂吗?两湖一库治理支流工作人员:对,进入红枫湖,进入百花湖。
前贵州汞矿副书记吴庚寅:它主要是在井下工作的时候吸尘,吸尘造成矽肺病。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5年出具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,清镇地区受汞污染的土壤有117.4公顷,土壤中含汞量在4.71-723毫克/公斤之间,报告提出,含汞量在200毫克/公斤以上的土壤有66公顷必须紧急处理。
龙江水库是万山特区最大的农用灌溉水源地,灌溉面积约8000亩。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下塘溪村村民陈再阳:汞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的,通过鉴定检查去检查来的,贵阳环保局的他们都来过。
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:整个这片都是渣吗?田洪昌:这边全都是渣,以前留下的渣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:欧洲国家专门有,欧盟有土地修复资金,拿出这个资金来修复的话,因为土地修复是一个很漫长的工程,破坏很容易,建设很难。
从我国的现实来看,除了植物萃取法外,每亩土地修复成本动辄高达上百万元,在土壤本身的价值还没有足够高的情况下,并不现实。而类似的状况并不止万山这一处。一些矿渣和废渣就随意堆在山区,为下游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。包括两边修的拦山沟,下面修的档渣墙,下面还有一个深的收集池。
看着那些被污染的水和土地,看着节目中的那一组组的数据,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轻松。面对重金属污染,中央政府已下决心着手修复,那么修复又面临哪些难题呢?污染耕地的修复,究竟该如何着手?汞污染土壤修复正面临困境在2013年12月30号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土资源部负责人说,我国遭受中重度污染的耕地有5000万亩,对这些耕地,国家正在组织修复。
植物萃取法性价比比较高,但修复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并且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、制度需要跟进。随后不久,当地就大量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,元凶就是刚才我们节目中出现的甲基汞。
面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汞污染,贵阳清镇市的居民还能找改制后的企业讨个说法。镇里的居民告诉记者,除了本地人之外,外面的人并不太知道这里的污染,他们还可以将青菜当成有机蔬菜,卖个好价钱。
然而很少有人知道,汞又是唯一能在生态系统中完善循环的重金属,可以在水、土、大气、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,毒性极强。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:现在种的是什么东西?周庆军:种的是荔枝。老周家分的这块地大约有40多平米,他告诉记者,伺弄这块地让他劳心劳力,而每到夏天多雨的时候,这块地就变得惨不忍睹。病猫步态不稳,抽搐、麻痹,甚至跳海死去,被称为自杀猫。
当时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。根据贵州环科院2002年相关数据显示,直接参与汞作业的城乡居民,汞中毒患病率达4.18%,各种结石病的发病率位居国内最高水平,各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。
有电池灰、醋酸、洗澡水,原来闻得臭得很。周庆军:脏的啊,你没看到。
贵州清镇青龙村村民甲:没有醋酸水就不臭了,原来白露露的一层。现在湖的水质达标了,现在主要是上面这块。